晚報訊患上疾病可以選擇到各醫院進行治療,但通過手術或藥物治療之后,患者還有一段時間的康復期,但康復期如果一味臥床休息并不準確。有關專家指出,病人康復期要走出日常在家自養的誤區,也需專業人士的康復指導。
據了解,在西方國家,康復醫學訓練普遍受到重視,醫生將其作為患者疾病康復中重要的一個環節。而目前在上海,專業的康復中心相當有限,不少患者在出院后無處進行科學的康復訓練,更得不到專業的康復指導。
盧灣區東南醫院王麗芬院長告訴記者,很多患者在醫院治療后一回家就習慣臥床休息,認為這種靜養能更好地自我保健。其實,對于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疾病患者來說,一味地休息不僅對治病無益,有時還會加重病情。如心血管疾病,臥床休息數小時后尿量會顯著增加,導致血容量減少,血液粘滯度增高,使心絞痛、靜脈血栓等發生的概率明顯增加。呼吸疾病患者以為臥床休息可以減輕呼吸困難,其實臥位時的肺通氣和血液灌流比例容易失調,結果使肺泡氣體與血液之間的交換受到限制。另外長期臥床還可導致肺炎的發生率增高。
王院長指出,康復不但針對疾病本身,更重視疾病所導致的功能障礙,著重于提高生活質量,恢復患者獨立生活、學習和工作的能力,因此這些知識有必要進一步普及。而病人也要走出康復就是療養的誤區,最好請專家為其量身定做康復方案,如進行科學適量的運動和心理調適,往往比被動臥床休息和單純藥物治療效果更好。